保險的發明,對人類來說,是一種社會安全的防護機制,人們願意每年花錢去買保險(即使用不到,還是要付錢),目的就是希望當「意外」發生時,可以獲得保障,在正常的情況,絕對不會有人買「保險」是希望發生「意外」並獲得一筆補償金,當然對於許多風險承受度較高的人而言,終生都不會花錢去買保險,因為他們覺得自己是有能力去承受「意外」發生時所帶來的傷害。

 

停損的兩難.jpg   

 

股票投資裡的「停損機制」,其實也具有相同的意義:就是買一個「保險」。

 

為什麼要買保險?就是為了避免「意外」發生時,出現不可承受的傷害(讓資產大幅縮水),當然對於風險承受度較高的投資人而言,也可以選擇不買保險,但必須要有承受風險的準備。

 

然而,買保險的過程中,有可能出現即使付了錢也用不到的狀況,但「用不到」並不能否定保險的價值,相同的道理,停損的概念也是如此。

 

停損的執行,一般投資人會面臨到兩難的局面:一方面心疼虧錢,二方面又會擔心會不會錯殺到最低點。

 

「會不會殺在最低點?」,當然有這個可能,但即使是殺在最低點,也不能否定停損(保險)的價值,因為它保證當「意外」發生時,可以獲得足夠的保障,並且保住絕大數的資產。

 

因此,當投資的風險出現時,買一個“保險”(停損),就是保障未來再起的能量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unba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